居民区与污染源近距离区域空气微站使用背景
在城市空间布局中,部分居民区因历史规划或城市发展变迁,与小型加工厂、餐饮集中区、垃圾中转站等污染源距离较近,形成了特殊的 “邻避环境”。这些污染源在日常运营中,易排放油烟颗粒、挥发性有机物、恶臭气体等污染物,且由于距离近、扩散路径短,污染物极易直接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—— 油烟味侵入居民家中、恶臭引发呼吸道不适、粉尘附着在门窗衣物上,成为居民投诉的高频问题,甚至诱发邻里冲突与社区矛盾。
传统环境管理中,对这类近距离污染的监测多依赖人工抽检或投诉后上门检测,不仅存在时间滞后性,难以捕捉污染物排放的瞬时峰值与规律,也因监测点位固定、覆盖范围有限,难以精准反映居民实际感知的环境质量。随着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升,对周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与敏感度显著增加,亟需一种能实时、精准捕捉近距离污染动态的工具。在此背景下,居民区与污染源近距离区域空气微站应运而生,为实时监测污染物浓度变化、快速追溯污染源头、推动针对性治理提供了精细化数据支撑,成为化解 “邻避效应”、保障居民环境权益的重要技术手段。
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介绍
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是一种集数据采集、存储、传输和管理于一体的无人值守的环境监测系统,能全天候、连续、自动地监测环境,在提供PM10、PM2.5、SO2、NO2、CO、O3、VOC等7项参数数据的基础上,可扩展对气象参数进行监测,按照“网定格、格定责、责定人”的理念,建立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区域网格化监控平台,应用、整合了多项智慧环保技术,在全面掌握、分析污染源排放、气象因素的基础之上。
采用因地制宜的灵活设点方法进行部署。实时统计各厂区、监测点的监测设备数据,并根据各监测点的环境条件及其污染情况,来分析与推测区域内整体的排放情况,实现对热点排放区域整体监控,污染物扩散趋势推算以及排放源解析等功能;同时结合物联网、智能采集系统、地理信息系统、动态图表系统等先进技术,整合、共享、开发,建立全面化、精细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的区域环境在线监测平台,实现对控制污染源无组织排放,减少大气污染等综合管理,为制定节能减排方案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和科学的辅助管理决策;为环保部门的环境决策、环境管理、污染防治提供详实的数据资料和科学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