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M2.5为11.1微克/立方米、PM10为21微克/立方米、臭氧100微克/立方米……近日,省生态环境厅通报了今年1~9月全省空气质量“体检报告”,状况总体优良。
对于这些数据,徐文帅十分熟悉。作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所长,收集和分析大气污染物数据,是他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。说得简单些,就是“管天管空气”,对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追因溯源。
空气看不见、摸不着,如何追溯?
以广受关注的细颗粒物PM2.5为例,“在2018~2020年期间,我们进行PM2.5组分精细化观测和大气污染来源分析,做了第一轮PM2.5来源解析研究。这项研究共收集了全省18个市县不同时段的PM2.5成分观测数据。”徐文帅介绍。
他进一步解释,经分析发现,我省PM2.5来源主要有机动车等移动源尾气排放、扬尘、生物质燃烧(餐饮油烟、露天秸秆或垃圾焚烧、土法槟榔熏烤及烟花爆竹燃放等)、工业源等。从不同区域特点看,我省西部市县PM2.5的工业来源更突出,东部市县受土法槟榔熏烤等生物质燃烧影响更明显。
收集、分析大量数据,这项工作虽然繁琐却十分有必要。要打赢蓝天保卫战,首先得清楚“敌人”在哪、它们是怎么来的、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分布有哪些特征等等。
从2021年开始,我省根据前3年的数据进行推演、测算,将海南空气质量改善的年度目标分解细化成各市县的月度目标,明确序时任务,紧盯目标全力为大气“减负”。
这是管控细化、精准治污的例证和缩影。当前,我省以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和支撑,聚焦重点大气污染源,靶向施治,开展精准、科学治污。
“近年来,除了大气污染来源解析,我们还开展全省高精度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、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方面的工作,做成了多项此前我长期想做的事。”2016年,徐文帅放弃在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。这些年来,他对工作中发生的变化有着切身体会,也有着许多收获。
“空气质量改善是一项长期任务,相信随着我省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重视程度越来越高,顶层设计越来越完善,精细化、科学化管控水平越来越强,我省空气质量会越来越好。未来,我们将持续当好‘参谋’,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分析和研判,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。”徐文帅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