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来空气质量是这样监测的!
工业化、现代化的社会发展,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数的便利,但与之相伴的是一系列棘手的问题;大气污染就是其中之一,或许从前大多市民出门都看天气预报的习惯,但现在出门大家也会多关心关心当天的空气质量指数。
空气质量指数的监测主要是由:PM10、PM2.5、NO2、SO2、O3、CO这六项指标组成。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深入了解了解这六项指标。
关于 PM10、PM2.5
PM2.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.5 微米的颗粒物,也称细颗粒物、可入肺颗粒物。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、工业生产、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,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。一般而言, PM2.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,如机动车尾气、燃煤等,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挥发性有机物的二次衍生物。
PM10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,指漂浮在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。主要来源是工业生产、煤燃烧和道路、工地扬尘。另一些则是由环境空气中硫的氧化物、氮氧化物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细小颗粒物。
关于 NO2
二氧化氮是一种棕红色、高度活性的气态物质,在臭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。主要来源是高温燃烧过程中的释放,比如机动车尾气、锅炉废气的排放等。二氧化氮还是酸雨的成因之一,所带来的环境效应多种多样,包括:对湿地和陆生植物物种之间竞争与组成变化的影响,大气能见度的降低,地表水的酸化、富营养化以及增加水体中有害于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毒素含量。
关于 SO2
二氧化硫是最常见、最简单的硫氧化物。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。主要来源是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。由于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元素,因此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。当二氧化硫溶于水中,会形成亚硫酸。若把亚硫酸进一步在PM2.5存在的条件下氧化,便会迅速高效生成硫酸(酸雨的主要成分)。火山爆发时也会喷出该气体。
关于 O3
臭氧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,在常温下,它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。远离地面的臭氧是地球的“保护伞”,近地面的臭氧则危害不小,臭氧超标对人体和动植物健康都有负面影响。近地面的臭氧大部分是由人为排放的氮氧化物(NOx)与挥发性有机物(VOCs)等,在高温、强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二次转化而成的。NOx的来源很广多,机动车尾气、发电厂及燃煤锅炉等各类工业排放都会导致大量NOx的产生。而VOCs则主要来源于机动车、石化工业排放和有机溶剂挥发等。臭氧污染也因此呈现出覆盖面积广、影响范围大等特征。
关于 CO
在标准状况下,一氧化碳为无色、无臭、无刺激性的气体,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。环境中的一氧化碳有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两种。火山爆发、森林火灾、地震等都可能造成局部地区一氧化碳浓度增高。人为来源则更为广泛,凡是含碳的燃料不完全燃烧都会产生一氧化碳,如炼焦、炼钢、炼铁、炼油、汽车尾气、矿坑爆炸等。大气中的一氧化碳主要来源是工矿企业、交通运输、家庭炉灶、采暖锅炉、燃放烟花爆竹、木炭燃烧和吸烟等。